渔业发展现状

 二维码 2150
发表时间:2016-08-25 14:07

(一)基本情况

茌平县地处鲁西平原,境域位于北纬36°22′~36°45′和东经115°54′~116°24′之间。以县城为起点,东至齐河县界15公里,西至聊城市界31.50公里,西北至临清市界31.10公里,南至东阿县界21公里,北至高唐县界15公里。全县东西横距46.30公里,南北纵距43.50公里,总面积1117平方公里。现辖10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,732个行政村。根据土地普查,总面积167.5万亩,其中耕地121.6万亩,占总面积的72.6%,人均2.26亩,高于全省人平均土地水平,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651元 。2015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3.47亿元,比上年增长4.4%。粮食总产72.74万吨,增长11.78%;棉花总产0.95万吨,增长-8.4%;油料总产2.48万吨,增长-2.3%;水果总产6.35万吨,增长-30%;蔬菜总产141.6万吨,增长-0.14%;水产品总产1.5万吨,增长4.8%。肉类总产6.66万吨,禽蛋总产2.65万吨,奶类总产0.74万吨。

茌平县是全省沿黄渔业重点县,聊城市水产生产基地县,荒洼地、废旧窑场等渔业资源丰富,全县可供利用发展渔业的面积5.4万亩,占总面积的3.23%。适宜发展无公害高效渔业、工厂化园区和生态型渔业。

1、自然生态条件

(1)气候资源

茌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四季分明,温度适中,光照充足,雨热同期,无霜期长。全年盛行风向为南风和偏南风,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左右。茌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3.5℃,极端最高气温41.4℃,最低气温-22.1℃。全县年降水量在308.50~851.40毫米之间,年降水量平均为573.80毫米。全年盛行风向为南风和偏南风。无霜期年均210天。全县平均日照时数(太阳实际照射时数)2362.8小时,年日照百分率54%。

2)地形地貌及土壤

属黄河冲积平原,因黄河多次在境内的改道中冲积,形成微度起伏的岗,坡,洼相间地貌,茌平地势以黄河流向,自西向东北倾斜,最高点海拔35米,最低处海拔26.5米,自然坡度自西向东1/7000-1/6500,自南向北1/8000-1/9000,土壤深厚,沙黏相间,地质较均匀。地貌特征分为九种类型,即:河滩高地,新决口扇形地,高坡地,平坡地,洼坡地,浅平坡地,沙岗地,河质河槽地和碟形洼地茌平县土壤质地类型有紧砂土、砂壤土、轻壤土、中壤土和重壤土5种。

(3)水资源

茌平境内有徒骇河,马颊河,赵牛河,管氏河,冯氏河,四新河,茌新河,茌中河,西新河,老徒骇河,七里河,德王河,小运河及普济沟。位地形均为西南东北流向。据《中国江河水系图》标准,徒骇河,马颊河为海河水系。其余属支流,西新河,老徒骇河,茌新河,茌中河在境内直入徒骇河;七里河在高唐入徒骇河;管氏河,四新河在禹城县境内入担救河,德王河在境内西北隅出境入马颊河。全县形成纵横交错的排灌网络地下水补给方式以降雨为主